政府現「資深AO荒」補位難 葉劉4年前已發警號 入職逾10年流失「高危」
這幾年政府加鞭快跑,追回過往內耗失去的時間,高官們都做到出晒煙,就在此時,內部又出現「資深AO荒」,首長級AO(政務官)離職人數回升,而一批常秘紛紛夠鐘退休,要找人替補甚頭痕。據今日《明報》報道,剛60歲的政制局常秘傅小慧已「起身」,而創科局常秘麥德偉、公務員事務局常秘梁卓文,亦於今年內榮休,令高層人手更加緊張。當年是AO「阿姐」的葉劉,早於4年前已就此發出警號,指做了逾10年的AO爆「流失潮」,趨勢將持續;另一位前官場朋友也同我講,副常秘亦陸續流失,補位人選缺乏,對如何解決這個難題,他坦言「冇計」。 3位常秘退休,接着又會有一輪「音樂椅」遊戲,誰補那個位,須在資深AO中挑選,部分由同級換位,也會提升下一级替上。如果資深AO人數夠多,便容易處理,但近年「跳船」的資深AO不絕,「音樂椅」已愈來愈難玩。 這情況可從最新數字中見到,公務員事務局早前公布,上年度共有19名首長級AO離職,其中11名是辭職(包括升任局長的常秘陳美寶及羅淑佩),比之前一年回升了8成,遠高於2019年度之前的水平。高峰期是2022年度,辭職的首長级AO達到15名。 葉劉做了AO多年,對這問題一直很留意,亦甚憂慮,她在4年前已就「政務官逃亡潮」發出警號,指2020年至2021年度,共有36名AO離職,創了近年新高;如由2016年起計,5個年度走了116名AO,她認為情況極值得關注。 她特別指出,那些做了10年以上的AO,累積了足夠的政府經驗,甚至已經屬首長級,他們如離開政府,在公營非政府機構或商會都十分吃香,而且薪酬將再翻一番,又可避過「熱廚房」的政治壓力,對他們的吸引力很大。 她指AO是政府的管治核心團隊,不少複雜的政策制訂及法規草擬,都由「熟手」的AO操刀,若大量AO流失,絕非好事。特別是資深AO「跳船」,對AO職系傳承,甚至政府整體表現,都有影響。 4年之後,資深AO離職潮仍然持續,葉劉觀察到一個情況,就是入職逾10年的AO,可取盡僱員福利,如繼續晋升,工作壓力將增加,離職「過冷河」時間亦較長,當遇到公營機構或商界的好工,不少人寧願趁早離開。事實上,這樣的例子近年甚多。 面對這難題,政府應怎麼辦?我詢問幾位熟識官場情況的朋友,他們都異口同聲說「冇計」。 . A君指,跳槽到法定機構或大商會,薪水分分鐘多一兩倍,受傳媒和公眾的壓力也較小,所以有潛質的中層AO,留下的會愈來愈少。他提議政府可考慮開放高層職位給其他職系的同事,讓他們有機會競逐高位。 B君則認為,資深AO流走,反映工作滿足感和自豪感下降,政府須在這方面有所改善。他不贊同向商企挖角,因AO是「政治幹部」,負起決策過程的重任,不能隨便由外來人或其他職系公務員替代,反而應效法新加坡,有步驟地培養政治和行政「通才」,準備日後當部長以至總理。 聽完幾位朋友之言,我同意短期之內,難有好辦法扭轉AO「流失潮」,但起碼要避免墮入「人手愈少,工作壓力愈大,走的人就更多,壓力亦更大」的惡性循環。